不学不知道 一学吓一跳(周玲)

作者:-- 点击数: 1558 日期:2011-10-08 责任编辑:--

庐阳区“师徒结对,同题异构”教研活动学习心得

肥西县直幼儿园     周玲

     20101221日,在县教育局刘老师的组织带领下,我有幸走进了省政府幼儿园,对合肥市幼儿园“教研路上你我同行”之庐阳区“师徒结对,同题异构”教研活动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观摩学习和讨论。一天的时间不长,可带给我的收获和反思却很多很多......

   一、集体教学“我最喜欢的玩具”给我的收获和反思

    大西门幼儿园的吴勤勤老师执教的“我最喜欢的玩具”是一节大班的数学集体教学活动,学习的是数学领域较难又较枯燥的统计,这一般来说是我们在公开教学中不愿也不敢选的内容,而这却也是孩子们很需要很感兴趣的内容。所以,我的第一反应是佩服老师的勇气和敢于尝试的精神。老师利用谈话、讨论、演示等方法,循序渐进的让幼儿了解了什么是统计,如何统计,以及什么是表帧。教师秉承“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育理念,让幼儿在活动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幼幼间的互动热烈。尤其是教师的引导语简洁、准确。如在展示幼儿记录单后提问:“那种方法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每种玩具有几个人喜欢?”这种提问的有效性非常强,幼儿很快就讨论出最佳答案。回顾我们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指导语有太多的问题:说话绕弯子(分散幼儿注意力)、提问问不到重点(让幼儿无话可答)、概念表述不准确等等问题,严重影响着活动的效果。通过今天的观摩,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学是一个严谨的科学的活动,容不得半点马虎和懈怠。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教师首先要搞清所要教的是什么,为什么教,其次要反复推敲该如何教。如何“让教育行为更有效”是今天反复出现在我脑海中的问题。

    二、区角活动“好玩的玩具”给我的收获和反思

    第二节区角活动时有省政府幼儿园的蔡非老师执教的。活动还没开始时我的心里充满了疑问和期待,如何让教学行为和区角活动有效的延续和互补是我一直以来感到困惑的问题,我迫不及待的希望活动快快开始。

     1、材料的准备

    当帮忙的老师把众多的材料和物品抬得抬,搬得搬,端的端给摆上来时,我傻眼了。真的是非常的丰富,美观。再仔细一看,材料都是我们平常生活中常见的废旧物品,我不禁感叹省政府幼儿园老师们的聪明才智。因为我们总在抱怨,我们是农村幼儿园,区角材料来源有限,比不上市里的幼儿园。今天一看才明白:不是材料跟不上,而是教师的想法跟不上。(如纸球被缠上了各种彩色胶带,美观于我们千篇一律的纸球;汽车货架是饮料箱粘贴而成,利用了纸盒原来的色彩,美观、轻便、节约成本又环保。等等)今天的活动共分了四个区域,分别是:钓鱼区、纸球区、陀螺区、汽车区。活动由布置玩具店、自选玩具游戏、记录游戏结果三个环节,紧紧围绕集体教学活动所获得的统计的知识经验,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再次复习、巩固和运用。

     2、教师对活动的指导和观察

    教师很轻松的在各个区角间巡视、指导,话语不多,时而询问售货情况;时而和幼儿一起游戏;时而给幼儿一个提醒,从容的在孩子们之间解决孩子们出现的问题。而我们的区角指导呢?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救火兵”,一会这边的孩子出现错误大声的呼救;一会那边为分配角色吵的不可开交;一会孩子不在自己的游戏区活动而去别的地方捣乱了......让老师忙的不可开交,一次活动下来口干舌燥、焦头烂额。

    3、区角的开始和结尾情景化、生活化

    蔡老师在活动的开始和结尾分别以玩具店开业了和商店下班了并播放音乐的情景化的方式开展组织活动,幼儿的兴趣浓,参与游戏的常规好,在一种生活场景的形式下游戏和学习,幼儿的游戏目的性强,规则意识强。我们的游戏大多在宣布开始中开始,在宣布结束时匆匆结束,对游戏的总结少,评价少,往往忽视了开始和结束部分,而过多的观注游戏本身。

    综上,我大致分析了我们目前区角活动的三个欠缺之处:1)区角材料投放不合理,幼儿没有适宜的游戏工具和材料。2)游戏设计幼儿不感兴趣,游戏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亟待提高。3)游戏的开始、结束部分缺少组织,幼儿游戏常规有待提高。

    三、“教师沙龙”活动给我的收获和反思

如今的社会不是个人社会,处处都体现着团队的重要性。在省政府幼儿园,我看到了一个团结、互助、和谐的教研团队。大家对执教的蔡老师从一研到三研给予帮助、指导,提出了自己的观察、说出了自己的记录、道出了自己的见解、评出了他人的优点和不足。沙龙上,老师们各抒己见,你争我答,很是热闹,每个老师的发言都很精彩,都有深厚的幼教理论作为支撑。联系我们的教研,我感到太肤浅,太表面化、太形式化。我觉得最其中主的原因是:1)理论知识跟不上。前沿理论的来源有限,对理论的领悟不到位,很多教学现象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理论的东西无法内化到教学行为上。2)缺乏专家的指导。每天的埋头苦干,形成一定的工作定式,陷入其中不知前沿动态,有关门造车之势。缺乏专家的点拨,正如俗语说的“醍醐灌顶”,我们少了这样的提升方式,教研显得比较的盲目。

一天的学习,让我眼前一亮,真是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在幼教的道路上还有太多太多我要学习的东西,“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